日前,多地陆续公布2025年度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名单。整体来看,企业数目进一步增加,且呈现出专业化程度高、革新能力强、补链强链成效显著等特征,已然成为地方产业革新突破和制造业优质进步的要紧支撑。
伴随各项改革举措加速落地,资本市场正加力赋能专精特新企业优质进步。Wind资讯数据显示,截至8月11日,A股市场共有1349家专精特新企业,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5%。从板块分布看,在沪深主板、创业板、科创板、北交所分别有590家、416家、249家、94家。
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在同意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国内资本市场规范包容性不断增强,通过差异化上市要求有哪些、优化并购重组规则、培育耐心资本等举措,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筹资链条得到了有效畅通。
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
近年来,各地不断加强支持力度,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培育结硕果。从各地最新发布的名单来看,新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广泛分布于高档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链重点环节。
东源投资首席剖析师刘祥东在同意《证券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细分市场、革新能力强,培育这类企业意义重大。一方面能促进产业链补链强链,培育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细分范围“隐形冠军”,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;
其次能够帮助优化地区经济结构,形成差异化角逐优势,推进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优质进步。
在章俊看来,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,是国内推进产业升级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要紧策略举措。作为细分行业中的“单打冠军”和“配套专家”,专精特新企业凭着专业化技术的革新突破,可以有效填补产业链重点环节空白,提高整体Supply chain的韧性和安全性。
从资本市场层面来看,伴随政策暖风劲吹,其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力度进一步提高。
6月18日,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平台上宣布,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,并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,愈加精确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、商业前途远大、持续研发投入大的优质科技企业。
6月30日,北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发布北证专精特新指数;
7月21日,上交所联合中证指数公司推出上证科创板专精特新指数、上证专精特新指数及中证专精特新100指数;
同日,深交所推出深证专精特新指数和创业板专精特新指数。
刘祥东也觉得,资本市场对专精特新中小微型企业的服务效能显著提高。第一,梯度培育体系健全,地区性股权市场“专精特新”专板全国推广,逐步形成“培育—规范—上市”全链条服务;
第二,北交所与科创板、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拓宽上市路径,地方专板与全国股转公司打造“绿色通道”,企业挂牌上市审核效率明显提高;
除此之外,筹资工具持续革新,部分地区推出定制化金融商品,如“专板贷”、常识产权ABS等,在破解轻资产企业筹资瓶颈方面发挥了要紧用途。
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
目前,专精特新企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,整体规模较小,一些痛点也制约了企业的上市的道路。
章俊表示,一是很多中小微型企业因为历史账务不规范和税务遗留问题,在补交税款和进行合规整改时面临较高的本钱,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。二是家族化管理模式常见存在,使得企业的决策机制不透明、内控体系薄弱,股东总是形同虚设,缺少规范的治理结构,不能满足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的严格需要。三是中小微型企业常见缺少熟知上市规则的专业人才,部分扶持政策在实行层面存在地区性差异,致使一些企业没办法有效受益。
想要解决这类痛点,更好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,章俊觉得,在企业端,应加大内控体系建设、推行财务透明化,并通过股权勉励机制吸引核心人才。在政策端,应借鉴地方成功的“补税返还”机制,同时推进地区股权市场建设,减少企业的合规本钱。在市场端,应打造专业中介服务互联网和“上市陪跑”机制,为企业提供更多支持,帮助其顺利完成上市进程。
刘祥东则觉得,一是要强化梯度培育与信用赋能,推广地区性股权市场“专精特新”专板分层机制,依托规范培育积累的信用基础,联合银行开发专用信贷商品,破解轻资产企业筹资瓶颈。二是鼓励企业运用多样化筹资方法,并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理产业链,减少独立IPO重压,拓宽企业成长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