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宜城三举措破解政策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
本报讯 今年以来,湖北宜城市财政局聚焦财政职能与市场主体关切,协同推进政府采购范围改革与“无申请兑现”改革深化,通过持续破除隐性壁垒、压降买卖本钱、提高服务效能,切实破解政策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瓶颈。
据悉,为推进市场活力加速迸发,宜城市财政局深化政府采购改革,清障除淤疏堵点。一方面,强化源头监督管理,筑牢公平角逐堤坝。连续3年拓展专项整治与正常的状态监管,市财政局联合市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印发文件公告,将设置差别歧视条约等行为列为整治重点。颁布《关于持续加大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的公告》等文件,严查排斥中小微型企业、外地企业等歧视性内容,持续净化招投标环境,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、公开的角逐舞台。其次,革新信用承诺机制,探索智慧服务模式。聚焦企业参与便利度和本钱痛点,全方位推行政府采购提供商资格信用承诺制,印发《关于实行政府采购提供商资格信用承诺制的公告》,提供商只需要签署《资格信用承诺函》确认符合法定条件,即可替代传统信用证明、纳税及社保等多项材料,显著减少企业规范性买卖本钱,提高采购效率与透明度,惠及全市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企业。
除此之外,激活要点供给链条,纾困赋能行稳致远。宜城市财政局采取“双向发力”畅通资金链,破解中标企业后顾之忧。在前端,深化“政采贷”金融服务,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全方位推行“一站式”筹资模式,提供“利率打折20%、1天放款、0抵押、0跑腿”的高效服务。在后端,优化支付步骤,印发文件,需要采购人向提供商支付高于合同金额40%的预付款,对中小微型企业支付比率适合提升至50%以上。严格压缩资金支付时限至收到发票后2个工作日内,严禁以机构变动、政策调整等为由延迟付款或增设支付条件,确保财政资金高效直达实体经济,充分保障提供商资金流转效率与合法权益。
(周亚飞 李钒铷 武襄竹)